性xxxxfreexxxxx国产_91部免费_黄色片的网址_日本三级国产 - hdhdhd17xxxx中国

歡迎光臨時代藍圖文旅

專家熱線:13601378119

鄉村振興

東安樣板: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路徑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頂層設計。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的時間表,并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鄉村旅游是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致富的重要載體和途徑,在統籌城鄉發展、拉動內需、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其綜合帶動作用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東安縣委、縣政府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精準發力,把培育發展鄉村旅游做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動力,利用“旅游+”模式,走全域旅游發展方向,推進農旅深度融合,整合農業、旅游、文化、人才資源,以農促旅、以旅強農、農旅融合,推動鄉村旅游百花齊放,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聯姻”的致富新路,激發鄉村旅游的強大活力,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力。

產業是關鍵,產業興百業興。

產業興,百業興。緊緊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做大做強高效綠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鄉村服務業、鄉土特色產業,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東安農旅融合的發展經驗,是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成功實踐,值得好好總結,加以推廣。”湖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高揚先視察金易得農莊后興高采烈的說道。

處處是風景,徐徐入畫來。漫步于東安鹿馬橋鎮馬頭灣村,映日荷花別樣紅,朵朵葵花向陽開,稻花香里說豐年。不少外地游客來到這里,與荷花拍照,到種植基地摘西瓜,去魚塘垂釣,感受靜逸舒適的田園生活。馬頭灣村依山傍水,土地開闊平整,自然資源有很大優勢,村主任廖鳳蓮流轉土地共五千多畝, 于2015 年成立了東安縣金易德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1000多戶農戶發展蔬菜、優質稻、水果等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及東安雞、水產特色種養。公司生產的農產品除供應縣內大中型超市、中小學校外,還與全球五百強企業沃爾瑪、全國零售業銷售巨頭步步高等大型超市建立了農超對接,產品遠銷長沙、衡陽、永州等大中城市。2017年公司實現年產值2000余萬元。此外, 村里不僅陸續完善各項基礎設施,還種植了花卉果蔬,新建了金易得農莊和民宿,四季有花,四時有果,可賞花可采摘, 可攝影、可垂釣, 可休閑娛樂……2018年金易得農莊獲批三星級鄉村旅游點,不斷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休閑,同時帶動了餐飲住宿消費,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楊海全高興地說:“以前在外面打工,老人孩子都管不到,現在在家門口也能賺錢,還照顧到老人和孩子,感覺每天都充滿了希望!”

馬頭灣村以農促旅,以旅強農,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產業帶動旅游,成為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新樣本。在東安,“以花為媒 以果會客” 等其它農旅融合發展模式也遍地開花。

位于大廟口鎮新溪村的南溪花海景區負責人陳夏云,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流轉土地500多畝,種植了馬鞭草、郁金香、荷花等多種花卉, 一個個農家樂鱗次櫛比,村民們在家門口銷售農特產品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川巖鄉松江村流轉土地500多畝,種植了大片荷花,不僅可賞花,還可對外銷售蓮子;位于白牙市鎮大江口鄉的南沖邊村和神仙橋村,以天元山莊和源豐生態農場為依托,種植火龍果共400多畝,此外還種植了蘋果和獼猴桃,魚塘共300余畝; 位于大江口鄉的廟門口村以四星級鄉村旅游點大江源農莊為依托,種植玫瑰、紫薇花、月季等數十種花卉共200畝,春夏季,吸引了眾多游客來賞花,另種植西瓜800多畝,紅心獼猴桃50多畝,民宿客棧正在建設中,擬計劃建設成五星級鄉村旅游點。紫溪市鎮的柳柳村以永陽生態農莊為依托, 流轉土地400多畝,大力發展葡萄、西瓜、草莓、桃子種植,并建成蔬菜和酸菜加工廠, 2017年,擴建了水上娛樂、四合院、甲魚龍蝦養殖基地等項目,成為本縣和周邊縣區家喻戶曉的休閑好去處。金詩意農莊、野里子農莊、慢生活山莊等鄉村旅游點不斷豐富旅游項目,吸引了許多游客前去休閑觀光體驗。據了解,2018年上半年,全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115萬人次,綜合收入達6.7億元。“這里不僅環境清新優雅,自然景觀別致,而且服務特別貼心!”近日,一群來自廣東的自駕游游客游玩體驗國家4A級景區舜皇山后深有感觸地說。

創新是出路,“旅游+”開創一番新天地。

“大力推行旅游+,做好融合發展文章,我縣要實行“一化帶三化”即旅游產業化帶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東安縣委書記馮德校充滿信心的告訴大家。

近年來,東安縣大力實施“旅游活縣”戰略,全面打響“旅游升溫”戰役,將旅游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通過探索“旅游+”模式,積極引導群眾轉變生產方式和發展思路,盤活東安青山綠水,做足全域旅游文章,迎來這邊風景獨好。

政策是保障,促進“鄉賢”回鄉,引發“城歸”潮流。

“東安出臺鼓勵發展旅游的政策,共十二條,簡單明了,條條有干貨,帶來了旅游發展翻天覆地的變化,工作成效值得肯定。”永州市委副書記唐湘林為東安的好政策大加點贊。

近年來,東安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因勢利導, 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將生態農業建設與休閑觀光旅游結合起來,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建立各種農莊、果園,打造極具田園風格的旅游項目。先后出臺了《東安縣全域旅游(微旅游)總體規劃和創意策劃》和《東安縣鼓勵微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旅游規劃和獎勵政策,財政預算每年設立旅游發展基金2000萬元,對社會資本投資微旅游項目建設500萬元以上的給予總投資20%的財政補貼,2017年獎補全縣微旅游點11個,獎補資金達20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25865萬元,資金撬動比例超過1:10。這些獎勵政策的出臺,提振士氣,鼓舞人心,給全縣微旅游點項目負責人吃了定心丸,帶來了希望,也吸引了不少有志人士返鄉創業,帶領更多人吃上了旅游飯,投身到鄉村振興的浪潮中。

習近平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南溪花海景區負責人陳夏云幾年前曾與人合伙經營,將雙牌縣的"桐子坳"打造成了全省有名的景區。在嘗到發展旅游的甜頭、積累了大量發展旅游的經驗后,于2016年8月回到家鄉大廟口鎮,依托家鄉優質的山水田園風光,開發了溪水以南˙花鏡花海項目"。一年下來,南溪花海成為了四星級鄉村旅游點,一年游客量超過100多萬,周邊村民新建了十余家農家樂,賣農副產品的村民也多起來了;野里子農莊負責人唐嘉淳則是一位從加拿大鍍金回來的"海歸",看起來年紀輕輕的她,已在歐美、上海等發達國家和一線城市闖蕩多年。她放棄在上海的高薪工作,說服家人的強烈反對,于2017年初回到家鄉井頭圩鎮創建了野里子生態農莊。此外,金易德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廖鳳蓮、永陽農莊負責人孔繁霞、松江漁莊負責人陳楚杰都是返鄉創業的代表,他們帶回了資金、技術和先進理念,也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村民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獎勵政策的出臺,也吸引了其他行業的負責人關注鄉村旅游?,F年62歲的胡亞榮是東安縣頗有名氣的民營企業家,目前是東安縣銀華大酒店的董事長,管理酒店工作人員40余名,酒店年產值超500萬元,被永州市餐飲協會評為”理事單位”和”永州市特色餐飲店”。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特別是東安縣出臺了《關于鼓勵微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優惠政策后,胡總將目光投向了微旅游業發展,2017年初,她在白牙市鎮小心田村選址,通過幾個月的辛苦籌建,開辦了銀華農莊。銀華農莊是一個集慢生活、微旅游、賞桂花、餐飲住宿、商務會議、戶外拓展、野炊燒烤、戶外垂釣、接待酒席、農產品自制為一體的現代化休閑農莊。2017年底,被評選為永州市三星級鄉村旅游點。從開辦至今,銀華農莊深挖旅游文化,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讓鄉村旅游煥發勃勃生機。

旅游+美麗鄉村

“以前來川巖上界頭看萬畝杜鵑花海,今天來松江村賞千畝荷園,川巖真是個好地方!”來自零陵的一名游客高興地說。這是川巖鄉松江村荷花節當天的一幕。川巖鄉位于東安縣中部,轄區內物產資源和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現有楠竹面積5.5萬畝,是湖南省的楠竹基地之一,享有“楠竹之鄉”的美稱。上界頭村有“桃源勝境”之美譽,景色優美,除吊腳樓、杜鵑花外,還有松江水庫、明朝古戲臺、客斯特溶洞群等尚待旅游開發的處女地。

該縣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微旅游景點進行整合,將條件好的美麗鄉村示范點打造成為精品微旅游景點,全縣每個鄉鎮都有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旅游農業,建成塘家工區、紫云工區、上界頭村、淥埠頭村、趙家井村、楊家村、柳山村等20個美麗鄉村。引導農民發展鄉村旅游業、珍稀種植業和特色餐飲業,開發農業體驗、親子互動、參與勞動等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形成“農莊游”“花季游”“采摘游”新業態。全縣共創建星級鄉村旅游景區點35家,建成湖南省五星級生態農莊1家、四星級鄉村旅游點9家,三星級鄉村旅游點9家,塘家梯田、川巖上界頭、鹿馬橋簡家嶺成為省內外文化藝術者寫生創作基地。

旅游+精準扶貧

端午節,在外地務工多年的曾先生回到老家大廟口南溪村,看著青山綠水,花開似海,游客如織,無比感慨地說:“兩年沒回來了,家鄉變得讓我認不出了,竟然這么漂亮了!”盛夏時節的南溪花海車來車往,游人如織。巍峨舜皇山腳下的溪水以南·花境花海景區,繁花似錦,溪水潺潺,儼然一個清涼送爽的賞花避暑勝地。景區路旁邊的民居改建的農家樂醒目招人,景區道路兩旁的攤位和商店擺滿了土特產、旅游商品、涼粉、飲料等。“旅游開發不破壞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好處大,老百姓都跟著受益了。”新溪村8組組長唐承忠告訴筆者。唐承忠介紹,全組村民40多戶300多人,因景區的火爆,參與到了旅游就業上來,女的種花,男的修路,有條件的家庭開起了農家樂,很多家庭擺起了小攤位,走上了依靠旅游發家致富的道路。

“景區營業后,生意火爆,我家最多一天接待了18桌,兩個月不到,凈賺了近2萬元。”今年54歲的鄧軍大爺說起發展鄉村旅游帶來的好處難掩激動的心情?,F在新溪村共開設農家樂12家,攤位貨鋪店30多個,每天接待就餐2000多人。旅游的興旺吸引了許多外地務工人員回家創業,空巢老人少了,留守兒童少了,村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了。

截至目前,南溪花海景區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綜合收入達750萬。本地農戶通過每畝400元的價格租賃土地給景區;當地村民幫助景區種植花卉苗木按每天100元的工資增加收入;此外,隨著游客的增多,景區的火爆也拉動了周邊農家樂、農產品和旅游商品銷售等產業鏈條,讓該村村民的收入大幅增長。南溪花海的好做法,也深受社會各界的推崇和各級領導的好評,被稱為鄉村旅游扶貧的“東安樣本”。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專家考察團察看南溪花海后,高度肯定南溪花海鄉村旅游扶貧的做法,他們認為南溪花海鄉村旅游扶貧工作,景區帶動群眾致富,同時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穩定,是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東安縣大力實施鄉村旅游扶貧計劃,將發展鄉村旅游與扶貧攻堅行動結合起來,以保護為先,整合發展,探索出一套多元素發展,多條腿走路的旅游扶貧布局,鄉村旅游扶貧項目遍地開花,成效顯著。推動旅游扶貧,采用“黨支部+旅游公司+村民合作社+互聯網+農戶”旅游扶貧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以土地、果園、林地、古房屋、勞動力等資源入股轉變為企業股東,走出一條“以旅扶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真正讓村民吃上“旅游飯”。目前,全縣有5個村成為國家鄉村旅游扶貧工作重點村。全縣加入各種不同類型的合作社、旅游公司的村民已經發展到2100余戶,帶動就業人口達到2.6萬多人,人均年收入逾2.3萬元,實現旅游脫貧人數達30000人以上,全縣有望到2018年年底全部脫貧掉帽。

旅游+節慶品牌

通過舉辦活動來聚人氣、納才氣。東安縣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節慶活動,興旺了鄉村旅游市場,推動了鄉村旅游升級,促進了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旅游富民的作用。2017年以來,該縣先后舉辦了“中國首屆舜皇山人文旅游高峰論壇”“5.19中國旅游日暨‘粵港澳千車萬人游東安’”“首屆‘東安雞’挑戰世界紀錄美食大獎賽”“第一屆和第二屆武術文化旅游節”等主題營銷活動。鄉村旅游點先后舉辦了東安首屆荷花節、菊花節、桂花節,2018年即將舉辦“湖南省夏季鄉村旅游節”“永州旅游產品博覽會”和“中國東安國際武術節”,精彩紛呈的節慶活動提高了東安的旅游知名度,也進一步為農副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助推鄉村振興。

該縣旅發委一位負責同志介紹說,節慶活動不僅是一個旅游產品,更是一個旅游品牌。近年來,該縣通過成功舉辦一系列民俗節慶活動,為全縣鄉村旅游發展注入了活力,讓群眾開闊了視野、看到了希望、增加了收入,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也為“節慶活動助推旅游扶貧”探索了新路子。

“617東安雞美食文化旅游日活動”原創新聞稿件 62篇, 發布近60家媒體,有 260篇轉載;累積點擊達2.1億次。此次活動讓全國人民記住了東安,記住了東安雞,在活動結束后的幾天內,多家制作東安雞的餐飲業酒店東安雞的銷售空前火爆,供不應求。通過媒體平臺強有力的宣傳,最大程度地展示了東安旅游的獨特魅力,在全國打響了“東安雞”品牌名氣。

旅游+電商平臺

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是手段。該縣以“農村淘寶”項目為抓手,運用“互聯網+”思維,實施電商扶貧的戰略構想模式,將與一批優質的農特產品企業開展合作,幫助農特產品走出去,讓更多的農戶盡早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赤皮園村是東安縣貧困村,地處川巖鄉萬畝楠竹基地深處,人均僅有5.9分田,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楠竹,祖輩們以售挖竹筍、賣竹子、制作各種竹制品為生。隨著近年來村里的竹材銷售受阻,村民收入日益減少,年青人紛紛外出務工。為提高村民收入,村主任胡玉鵬帶領留守的7、8戶村民一起“種”竹筒酒,通過互聯網銷售,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

此外,舜皇兔、舜皇山土豬肉、中田橙子糖、水嶺百合、橫塘黑山羊、山口鋪豆腐、豬血等特色農產品也搭乘農村淘寶東風,運用互聯網發展網店、微店、O2O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來進行推廣和宣傳,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實現脫貧致富。全縣建設反季節商品蔬菜、優質水稻、名特優瓜果等特色基地2.2萬畝,通過電商平臺帶動精準扶貧帶動和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覆蓋貧困戶705戶2120人。

旅游+黨建引領

發揮黨建引領優勢,以優勢產業為依托建立合作社,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引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群眾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推動群眾致富步伐。紫溪市鎮荷葉塘村黨支部書記張曉輝將黨員和困難群眾組織起來,成立“羅漢果種植合作社”,實行“合作社+農戶+基地+市場”運行模式,實現產供銷游一條龍服務,目前,全村種植羅漢果近2000畝,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僅羅漢果一項,村民人均純收入可達5000多元。“荷葉塘模式”成為全縣“旅游+黨建”的產業扶貧典型。川巖鄉松江村通過“黨建+鄉村旅游”聯動融合,圍繞旅游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旅游,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旅游和電商發展優勢。打通鄉村與城市之間的流通渠道,將城市旅游人群帶進農村,通過媒體宣傳500畝松江生態荷花園,舉辦荷花節活動,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再通過汽車將農村“土貨”帶出來,從而解決邊遠山區農產品銷售問題,實現農戶增收。

“東安鄉村旅游蓬勃發展,來勢強勁、態勢良好、形勢喜人,農旅融合在我縣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是促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一條有利途徑,符合東安現有的資源稟賦,也符合東安未來的發展方向。”東安縣旅發委唐明登這樣說道。

如今,在東安大地,通過鄉村游激活農民、農村的活力,高質量發展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的故事比比皆是。

 

新湖南客戶端7月3日訊(通訊員 唐明登 譚利梅)